以医疗美容为代表的美容消费需求,已成为除基本生活消费以外,继住房、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医疗美容产业是“美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等特点。经过前些年的市场教育,社会对医美的接受程度已发生较大转变,打瘦脸针、割双眼皮、植发、纹眉等微整形在95后甚至00后的社群中较为普遍。
目前,韩国的医美产业渗透率全球最高,且行业外向性明显。《新氧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18—40岁女性中,中国医美用户渗透率为7.4%,而韩国为42%。韩国医美产业已经形成了生态圈,包括前端技术和后端娱乐,很多科技领域的创新迅速在医美产业得到应用,韩国娱乐业又对其进行了很好的传播。韩国的整容业、化妆品、明星、影视剧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美丽产业”,吸引了周边国家的消费者前往接受医疗美容服务。
对标韩国,成都也制定了发展“医美之都”的路线图:将突出发展医疗美容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美容制造业,延伸发展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着力构建医疗美容产业生态圈。成都这么做,是有充分依据的。参照国际通用统计结果,医疗美容行业的主要受众为18—45岁的女性和部分男性,以成都逾2000万的城市管理人口计算,在该区间的潜在受众足有380万人之多。成都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市场腹地涵盖云贵川等周边地区近2亿人口,医疗美容行业潜在消费人口数量众多。2017年,成都接待游客人数约2.1亿人次,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04亿元,成都发展医美还有旅游、金融等产业支撑,可望实现产业间联动发展、融合发展。成都的高等院校、人才资源,也为发展医疗美容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医学院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的医疗美容领军人才,使成都在牙齿美容、创面修复等领域都处于全国前列。
自从2018年获得“医美之都”这一称号以来,成都各类医美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成都医美行业的规模已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为医美产业“第三城”。按照成都市政府的产业规划,到2025年医疗美容产业的营收将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医疗美容产业的营收将达到2000亿元。医美已经成为成都继火锅、大熊猫之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作为一名职业整形医师,王丽(化名)见证了近几年成都医美市场需求和服务供应的爆发式增长。她原本在上海一家民营整容医院任职,5年前,被另一医美机构高薪挖到了成都。她所在的医美机构生意非常好,“最夸张的时候,我们的医美顾问每天比(普通)医院的门诊医生还忙,经常一天下来接待几十个客户,说得口干舌燥。”目前,王丽在成都开了一家医美诊所,从事针剂注射等轻医美业务。此外,王丽还见证了国内医美产业在地域上的变化,即原本更集中在上海等沿海城市,目前更多外省人乃至一线城市的求美者来到成都做手术。
另一位在成都开设医美机构的从业者认为,成都整个城市对于医美消费有着天然的接纳与良好的氛围。“成都还有一个发展医美行业的优势,即成都很多医生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有实力,他们的技术和口碑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求美者来成都。”消费者来了,医美服务机构自然也来了。在这位从业者的印象中,2016年成都大型医疗整形美容医院不超过10家,而现在仅大型医美医院就有几十家,中小机构数量则更加庞大。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注册地在四川省成都市在业或存续的医疗美容企业(不含分支机构)超过600家。如果算上分支机构和清算、停业的医疗美容企业,则高达1000家。
自成都提出建设“医美之都”并发布相关规划和政策之后,医美“国家队”和国内外龙头企业也迅速聚集成都、投资成都。世界500强、国际医美龙头企业艾尔建签约落户成都,建设中国创新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在成都开院,该院是中国唯一的公立三甲整形专科医院,是业界公认为“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摇篮”。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SY.US)也在成都设立公司第二总部。“成都本身医疗美容市场就比较大。”谈及加大在成都布局的原因,新氧科技CMO胡冠中称,成都医美机构和医美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也不少,加上成都正打造中国医美之都,已有很好的政策支持。此前把成都作为区域总部,“(如今)建设第二总部,我们准备把一些中台业务智能部门从北京搬到成都来,比如审核、客服,还有一些新业务板块,也在考虑搬过来。”大量机构的诞生使得医生供不应求,目前成都整形外科医生平均月薪为5万元,月薪高的甚至达10万元以上。
医美之都,是技术、人才、产品、服务和环境的制高点。通过长期的城市营销、政策支持和产业生态的优化,结果必然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都愿意用脚投票,不远千里来成都进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