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是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提出的第四代建筑的概念是:地面上的郊区别墅、胡同街巷和四合院被结合起来,搬到城市中心区的上空,形成一个个空中庭院房,告别如今“鸟笼式”的居住环境。
在第四代建筑里,每层楼都将有街巷和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空中室外小院和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以种花种菜,可以遛狗养鸟。车辆可以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前的三代建筑,是指人类社会所经历的茅草房、砖瓦房、电梯房。
这个理论提出的时候,在建筑业界引发了不小风浪。有很多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两边阵容都不乏行业大佬。反方认为,所谓第四代住房——“空中庭院房”,其实是位只能生长在南方、需要娇生惯养的“梦中情人”。
反方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办公室编审范春萍。例如,针对“第四代房”所谓的“开启空中停车时代”,范春萍指出,“智能载车系统,说白了就是载车电梯吧?想来电梯不可能直接到位——那将需要对应每个车位一部电梯,大概只能送到楼层吧?上楼之后如何智能移动,是智能传送带吗?不大可能,难以想象用传送带把车送到每一车位所需的代价。或者机器人泊车?估计多半是人工操作:统一的泊车员,或上楼后用户自行泊车。那么,上楼后的移动路径的容量需要多大?既要行人又要行车的空中街巷需要多宽?起码要赶得上地面双行车道的宽度吧?”
他还指出,“既然说可以满足住户车辆和访客车辆停车需求,是否估计过这种需求的量级?以如上所说的30层楼计,若一层10户则总共300户,按住户车加访客车平均每户2~3台计,则该楼600~900台车,每层20~30个车位;若按每层6户,则需360~540个车位。需要几部载车电梯?平均二三十台车在空中平层相互以及与行人交错,会堵车吗?”
范春萍提出的这些问题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的,目前也没有人能够给出很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问题就好像五十年前有人提出了手机的概念一样,当时肯定也是遇到了当时无法完美解决的各种各种样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前无解的问题在将来必将得到解决。
实际上,第四代建筑的概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在国外早就有了示范案例——“垂直森林”,由建筑师Stefano Boeri Architetti打造。在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由两栋建筑组成,成为时尚之都的一道景观。在亚洲,建筑师实现的第一个“垂直森林”项目,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明发财富中心。建筑师用沿外立面种植景观植物直到屋顶,让建筑充满绿色这一方式来展现垂直森林的概念形态,营造出新城中的新生活体验。此外,建筑师还在柳州、重庆等城市布下了“垂直森林”。
在新加坡,生态型的EDITT塔楼工程所设置的绿色空间与居住面积比例为1:2。设计中特别重要的一点便是对周边建筑中植物习性的观测,这样才能确保所选植物与建筑能够和谐共存,而不至于与本土植物抢养分。绿色空间将从街口一直延伸到屋顶并与26层的EDITT塔楼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表面景观。
总之,我们应该想着事物美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第四代建筑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