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城市”上海正北50公里的荒滩上,正演绎着一个传奇:从“江边渔村”嬗变为“科技小城”!目前,已吸引了4名两院院士、20多名“千人计划”专家、200多名海归博士前来创业,高科技项目的品质、高层次人才的密度在长三角同类园区中名列前茅。在中国人热衷于移民欧美的背景下,美国人、韩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白俄罗斯人“逆向移民”这个长江口的小镇,让参访的客人惊呼“世界是平的”!
江苏省南通市临江新区于2008年成立,由原临江镇与汤家镇合并而成,陆域面积接近80平方公里。在计划经济时期,临江镇是红火一时的农业强镇,但是工业经济不强。汤家镇有个中兴村,发展了特种钢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度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实力相当。在行政区划调整时,汤家镇中兴村划归另外一个乡镇,剩余的村则划归了临江镇。实事求是地说,临江新区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江边的小渔村。但是,通过多年的坚持梦想、坚持定位、坚持创新、坚持不懈,临江新区获得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江苏省级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基地等诸多荣誉,成为江苏乡镇转型发展的典型,成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样板,一个mini版的硅谷正在形成:3公里长的文化创意水街初具规模,中国漫动画版权服务联盟正式落户,国内外一大批文创青年群体正集聚小镇;上海张江协同创新中心与海门集成电路产业园形成“上海孵化、南通转化”的互动态势,正吸引一批IC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企业的入驻;建筑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体已经建成,建成规模相当于3个“香港科技园”,可谓是“小政府、大手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牵头成立的“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也已落户,集新药研发、转化、产业化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其中还诞生了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一、“临江新区”的样板价值
1、改革创新的样板
放眼全国,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运营商比比皆是,比较有名的包括:上海张江高科、上海临港集团、上海闵虹集团、苏州中新集团、武汉东湖高新、北京清华启迪、北京中关村发展等。这些产业运营商背靠上海、北京、苏州、武汉等一二线城市,具有令人望尘莫及的雄厚实力。但是,在乡镇一级(临江新区为两个乡镇合并)打造一个上市公司平台,打造一个具有创新基因的产业园区运营商,在全省、全国都不多见。就高层次人才的密度而言,临江新区超越了大部分省级开发区,甚至超越了一些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作为临江新区下属的国有产城发展平台——海门科技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由10平方公里的东布洲科学城与10平方公里的国开金融田园综合体组成。如果能在机制、体制上有更大的创新、更多的突破,那么将对江苏省的改革创新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基层案例。
2、融合发展的样板
总的来说,临江新区的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城融合。临江新区打造的不是工作与生活相分离的纯产业园区,而是致力于打造融合科技人才、高端产业、建筑文化、商业购物、住宿娱乐、生态休闲一体化的园区。二是沪苏融合,临江新区与崇明岛半江之隔,江面最窄处仅仅1公里,是长江北岸距离上海最近的区域。崇启大桥开通后,原来地处南通市东南边陲的临江新区、悦来镇、海门港新区,成为南通市融入上海的“桥头堡”。实际上,临江新区已经成为整个苏中、苏北地区融入上海的先锋:2014年引进了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的“长岛”(Long Island)项目,2017年引进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东布洲科学城”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商均是总部位于上海的“世界500强”绿地集团。同样是在2017年,笔者写给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的信中建议:将这一片区打造成“跨江融合、产城融合、沪苏融合”的样板区。2019年,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沪苏融合示范区”,可见临江新区已经提前多年谋划并已经率先落地。
二、“临江新区”的已有探索
1、发展转型的探索
2008年,临江新区的财政收入仅仅为2284万元,不到当时海门镇的1/20、三厂镇的1/10,仅仅相当于当时常乐镇的1/5。纵向来看,从2008年以来,临江新区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横向来看,临江新区成为南通市发展最快的板块。2014年,临江新区的财政收入达3.17亿元,6年时间实现了超过10倍的增长。2019年,江苏响水化工园区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大爆炸。在化工企业减量发展的巨大压力下,临江新区依然坚定不移地冲刺工业应税销售100亿元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从应税销售的结构看,临江新区的服务业应税销售的比重正在快速攀升。更加难得的是,服务业应税销售的绝大部分增量来自2.5产业,集聚的研发类公司已超过120家。此外,应税销售超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也快速扩张,说明项目的“品质力”决定区域的“成长力”。实践证明,临江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转型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第一步,由“机针之乡”向“精化之镇”转型;第二步,由“生产制造”向“科技研发”转型。目前,临江新区投资、建设的生物医药科创园已成为一个以研发为主的“小张江”。实际上,临江新区已将红旗插到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区:在浦东新区锦绣路,打造了近2500平方米的海门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在培育区域经济的未来竞争力方面,高科技企业集群的临江新区走在了长三角的前列。
2、自主改革的探索
临江新区能从南通市最落后的乡镇,一跃成为科技附加值最高、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增长极之一,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自主改革。临江新区组建初期,曾从其他乡镇抽调一批干部支援临江新区,但是这并非根本之策、长久之计。考核有压力,新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了改变用人上层层审批、受制于人的低效率状况,临江新区组建了“去行政化”的生物医药科创园有限公司,直接聘用了一批985、211名校的高材生甚至海外的留学生。他们没有行政、事业的编制,没有所谓的“基层工作经验”——我们往往把“农村工作经验”等同于“基层工作经验”。但是,正是这批看似比公务员低人一等的 年轻人作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绩。目前,临江新区的科创园虽然体量还不是很大,但入园的企业品味很高: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创业的公司、有中科院院士创业的公司、有“千人计划”专家创业的公司、有哈佛大学博士创业的公司、有MIT博士创业的公司、有东京大学博士创业的公司。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也纷纷前来考察。
三、“临江新区”的历史机遇
1、交通变局的机遇
站在南通市看临江新区,临江新区远离城区、偏居一隅。但是,站在崇启海看临江新区,站在大上海看临江新区,临江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价值。尤其是随着长江口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临江新区正成为南通市融入上海的“桥头堡”:2008年,苏通大桥开通,从临江新区驾车到虹桥机场的时间缩短至100分钟;2011年,崇启大桥开通,从临江新区驾车到浦东机场的时间缩短至80分钟;另外,宁启铁路在海门区境内仅有的两个站点,就包括了临江新区站。但是,对临江新区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开通临江新区与海永镇之间的过江通道。由于“崇海大桥”是跨省大桥,因行政区划因素拖延的时间比较长,建议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上“崇海大桥获隧道”(临江—海永)这个南通市内、可控性强的项目。此桥一开通,临江新区、悦来镇的土地将首先升值,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快速增长,政府的偿债能力、融资能力将大大提升。当然,现在有更大的利好消息,就是北沿江高铁已规划并即将建设。“启东西站”建成后,临江新区到达上海东站的时间将缩短为30分钟。
2、上海辐射的机遇
2006年,在复旦大学学术研讨会上,笔者首次提出“北上海半岛”(三面环水的南通)概念。2016年,实地调研了“海门青龙港—启东北新镇”之间的滨江地块,实地调研了临江工业园A区、B区、C区,实地调研了崇明岛上的海永镇、启隆镇的相关农业与房地产项目,实地调研了 “上海主城区—宝山石洞口—崇明新河镇—东平森林公园—绿地上海长岛项目”沿线的农业与房地产项目。一系列的实地调研,给了笔者一种强烈的预感:今天的“北上海半岛”之于上海的价值,犹如过去的深圳之于香港、过去的珠海之于澳门的价值。临江新区,则是“北上海半岛”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如果我们很巧妙地策划、炒作、运营,临江新区就是南通市的前海、就是南通市的横琴。由于“南上海半岛”(长江以南的上海)建设用地指标的透支,上海的大公司必须向外扩张。由于“崇明生态岛”的定位限制,逼得上海的大公司只能在“北上海半岛”拿地。绿地集团的全球第一大盘——“长岛”项目落户带鱼沙,意味着同饮一江水的崇启海“两岸三地”正成为最热门的投资板块。
四、“临江新区”的现实挑战
1、园区摘牌的压力
鉴于长江生态保护的需要,江苏省正在大力度地对沿长江化工园区进行整治与关停。根据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下达 2019 年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江苏省共4022家化工生产企业列入整治范围,其中计划关闭退出1431家、停产整改267家、限期整改1302家、异地迁建77家、整治提升945家。2019年全省计划关闭退出579家,计划关闭和取消化工定位的化工园区(集中区)9个,其中包括临江新区的“灵甸化工园区”。《通知》明确,在关闭或取消化工定位的园区,严禁新建化工项目。园区内原有化工生产企业,加快制定实施“一企一策”整治,大幅压减企业数量。从临江新区的税收结构上看,绝大部分的税收来自灵甸化工园区。毫无疑问,一纸《通知》对临江新区带来的“阵痛”是必然的。尽管海门科技园中长期看好,但是就目前而言“远水解不了近渴”。
2、地产销售的压力
尽管海门科技园尚未成为主要的税收收入来源,但是海门科技园通过持续的城镇营销、产业运营,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土地增值效应。3年前,中南置地(行业Top20强)对海门科技园的土地兴趣不浓。蓝城集团宋卫平团队来谈判时,期望的土地价格为50万元/亩。另一家更有实力的公司——绿地集团,在接洽初期也是按兵不动。在海门科技园的团队成员中,也有同志对地产开发持悲观态度——认为海门科技园远离城区,认为引进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是理想主义的。在与绿地集团对接搁浅的情况下,我们制定了全新的城镇营销和资源导入方案,引进了比绿地集团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2家世界500强企业,洽谈万亩级的整体规划与开发方案。这一招很有效,绿地集团改变了傲慢态度,加入了竞争性谈判。最终,实际拿地成本超过200万元/亩,是蓝城集团出价的4倍多。长滩(Long Bund)项目的落地,是海门科技园从投入向产出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土地出让的收益,改善了国有平台公司的现金流,平衡了培育科创产业的巨额投资。有了绿地集团投资的背书,我们又引进了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国开市民农庄项目。但是,由于海门科技园的就业人口基数较小,绿地长滩等地产项目的营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五、“临江新区”的未来对策
中国崛起的最大奥秘,是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普及了现代公司制度。百强县之首的昆山GDP即将被华为集团(民营企业)年营收赶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已经被华为集团净利润超过。这说明,最优秀的政府在体制机制、管理内功上,还是远远不如最优秀的企业。临江新区能从南通市经济板块的“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也证明了“公司的力量”。但是,临江新区的企业化管理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优化。即将进行相对独立企业化运作的“海门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到底该如何运作?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1、运营集团化
临江新区如何实现更大的抱负?三个字,核裂变。从过去几年的实践看,生物医药科创园的运营是成功的。要借鉴张江高科、中关村发展等外来经验,要复制生物医药科创园的本地经验,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控股集团“海门科技园”。要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海门科技园”的品牌。也就是说,生物医药科创园不是“海门科技园”的全部,而只是“海门科技园”的一个开端,只是“海门科技园”控股集团旗下的第一个项目公司。未来,“海门科技园”可以孵化出N个产业定位不同的项目公司,将一个孙悟空变成N个孙悟空。在控股集团层面,参照国内产业地产运营商,组建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行政部、财务部、商务部、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部、投资发展部等内设机构。为节约人力资源开支,项目公司的内设机构可以相对精简,并接受产业控股集团的垂直管理。
2、用工自主化
“海门科技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关键就是用工自主化,建立由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管理团队,具体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复制生物医药科创园模式。目前,计划孵化的项目公司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可以就地复制生物医药科创园已有的用工模式,从普通员工到中层干部、公司副总,由“海门科技园”逐步自主实行企业化招聘,搭起管理架构,加速项目推进。“海门科技园”的董事长依然由官方任命,在董事会履行国有资本的出资人权利。包括总裁在内的其他人员,均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实际上,纯粹从公务员、事业人员中选拔,根本无法应对紫江集团等民营或混合所有制产业地产公司的竞争。未来,要逐步实现从“管人员”、“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型。
3、薪酬市场化
“海门科技园”仅仅用人上实现自主化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是无法吸引一流的团队的。没有一流的团队,再宏伟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目前,临江新区行政、企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的薪酬与全国前30强的产业地产运营商相比是天壤之别。现有的干部队伍中,已经有人被猎头公司盯上,开出了非常有竞争力的薪水。2018年恒大集团在位居世界500强公司的巅峰时期,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向笔者发出邀请,担任年销售金额超700亿元的话华东区域党委常务副书记、华东区域副总经理。为此,恒大集团给出了7位数的基本年薪以及8位数的期权激励。如果在薪酬体系上不改革,那么不仅难以吸引人才,而且会面临人才流失的危险。此外,薪酬市场化是与人员企业化相挂钩的。对于在“海门科技园”任职的行政、事业编制的人员,可以有两种安排方案:一是转为企业编制,打破“铁饭碗”,拿与市场基本接轨的薪水;二是保留行政级别或事业编制,拿与市场不太接轨的薪水,但主要工作转到企业。
4、发展差别化
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海门科技园”必须创新思维,独辟蹊径。一是别人放眼全国,“海门科技园”放眼全球。在全国范围内,“海门科技园”连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都不是,但是在老外眼里不管行政级别这一套,他们更看中的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化服务水准,这就给了“海门科技园”一线机会。二是别人以大为美,“海门科技园”以小为美。现在,习惯性的招商思维就是越大越好,都盯着中字头、国字号、五百强,但是大公司数量有限、架子十足,一般的园区很难对接。“海门科技园”的准星,则应对准那些知识富集、前景看好的创业公司。三是别人做夕阳城,“海门科技园”做朝阳城。由于人口老龄化是大势所趋,长江对岸的海永镇、启隆镇吸引了融创、碧桂园等大公司做旅游、度假、养老产业,超级大盘——绿地“长岛”项目,也在做类似概念的地产。“海门科技园”则应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将目光聚焦在80后、90后甚至00后的青年创业群体上,为他们打造有点硅谷风范的成本洼地、服务高地、创业福地。
5、股东多元化
与同级政府相比,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的建设速度算快的。时任南通市长张国华(现任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等领导在考察时,也高度肯定。但是,与大公司相比逊色很多。由于长期政企不分,资产负债表没有系统性、经常性的审视。成本控制意识、投资回报意识、建设效率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更具体的实际行动。董事会形同虚设,基本上是党工委会议代行职能。监事会尚未建立,股权投资、园区物业等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与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细化、优化。现在,国资委所属的央企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海门科技园”如何跨越式发展?最重要举的措就是股东多元化,具体可以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在控股集团层面,引进一些外部的战略或财务投资者,目的是充实资本金、改善公司决策与治理水平,但是政府资本保持绝对控股,确保市委对董事会的绝对控制力;二是在项目公司层面,可以采取PPP的模式公私合营,目的是资金互补、能力互补,加快项目公司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在项目公司,政府资本不追求绝对控股。当然,PPP合作的民营企业提出让“海门科技园”控股,则另外商榷。
6、资产证券化
“海门科技园”这艘船要有更快速的航速、更长远的航程,必须扬资本之帆,走上市之路。“海门科技园”控股集团与项目公司的股东要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率,也必须扬资本之帆,走上市之路。资产证券化,首先要有资产。为了满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的是:把哪些资产打包进“海门科技园”?相对比较容易明确的资产包括:生物医药科创园、国际中小企业园、带鱼沙上的绿地集团尚未获取的可建设用地、长江北岸沿江地块的可建设用地、通过万顷良田工程新获得的可建设用地等。鉴于海门科技园已经积累的品牌、团队、产业基础,但是地域属性不利于其品牌联想与全国扩张,建议以“长滩科技城”或者“东布洲科学城”的名义,创立高规格、独立性的产业园区运营品牌。 在创建全新品牌的基础上,再通过3~5年的时间,建立起符合上市公司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并完成资产证券化的目标。以资产证券化为分水岭,“海门科技园”从专注本土建设,转变为本土建设与向外扩展同步。通过输出资本、输出管理、输出人才、输出品牌,尤其是与省内外地级市以下政府合作,低成本地获取储备建设用地,逐步培育一个“总部在南通、资产在全国、市值超百亿”的产业园区运营商。